二十年以來,對定額與清單之間關系的論述都是在討論二者是對立的還是相容的。
(1)定額與清單的對立性。03年第一版清單計價規(guī)范發(fā)布后,占主流的觀點是:定額是計劃屬性的,而清單是市場屬性的。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的發(fā)展和成熟必將會使定額退出歷史,在一定時間內定額和清單的雙軌制并行只是工程造價市場化改革過程的一種過渡性產物。
例如在“薪火傳承 再譜華章——中國工程造價行業(yè)發(fā)展歷程”(此為紀念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成立30周年系列文章的標題)中寫道“......定額計價是按預算定額規(guī)定的分部分項子目,逐項計算工程量,套用定額計算直接費,然后......這種重復算量、套價、取費、調差的模式,與市場經濟的要求極不適應......”、“......是一種事后算總賬的工程造價形成機制,導致招標投標、合同約定形同虛設,計價計量風險全部有發(fā)包人承擔......”、“......清單計價的本質是要改變政府定價模式,只有計價依據個性化,才能建立起市場形成造價的機制......”。
當然此處將清單與定額對立起來,主要是指統一定額而言。是指全國、行業(yè)或地方的統一定額的計劃屬性(即不同項目采用相同的計價依據)與清單計價所要求的市場屬性(即不同項目需要計價依據個性化)之間的對立關系。但這也為清單與企業(yè)定額之間的兼容性打下了伏筆。
(2)定額與清單的兼容性。依據觀點(1),雖然很多專業(yè)人士都對定額抱有程度不同的否定意見。但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人又同時認為定額是新中國以來我國工程造價管理體制發(fā)展中積累下來的寶貴數據財富,尤其是在工程造價數字化改革以來,我們愈來愈重視工程造價數據庫的建設和發(fā)展,而定額至少可以成為此類數據庫建設的重要基礎,完全放棄定額將會是重大的損失。遵循這一目的,專家學者們在尋找定額與清單兼容與共存的可能。
1)兼容觀點一:清單與定額解決不同層面的計價問題。這一觀點的簡單表述是:清單提供計價平臺,定額提供組價數據。清單是由招標人在一套全國(或地方、行業(yè))統一的規(guī)范標準(包括統一的項目設置規(guī)則、工程量計算規(guī)則、項目特征描述)要求下編制的計價表格,此計價表格給投標人提供了公平競價的平臺,但各投標人根據此平臺如何組價呢?
根據清單的市場計價屬性,當然最理想的方式是各投標人有自己的企業(yè)定額,每份投標都能充分體現出各自的技術能力、經濟能力、管理能力、采購能力,而招標人根據各投標人的報價來充分比較選擇。但現實情況是,大部分甚至絕大部分的投標人是沒有自己企業(yè)定額的,缺乏自主報價能力,此時只能夠參考統一定額來進行組價,從而清單與定額的契合點產生了。并且為了讓定額能夠更好地支持清單組價,解決定額與清單項目設置不相一致的問題,部分地方還發(fā)布了“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定額”,使得依據定額能夠更方便地在清單平臺上實現組價。
2)兼容觀點二:清單與定額解決不同階段的定價問題。雖然自03年以來工程量清單成為國家主推的計價模式,但清單主要是要用于交易階段的價格形成以及實施階段的價款實現,而尚不能覆蓋建設項目的全過程(雖然部分行業(yè)開展了全過程工程量清單計價的研究,但尚未形成主流),那么在工程交易之前如何對工程造價進行預測呢?主要還應依賴定額。
因為此時尚不明確交易對象,無法按照具體實施人的個體水平進行計價,那么按照代表平均水平的統一定額進行造價預測也就順理成章了。例如一級造價工程師培訓教材“建設工程計價與控制”中寫道:“......工程計價定額的作用主要在于建設前期造價預測以及投資管控目標的合理設定,而在建設項目交易過程中,定額的作用將逐步弱化,而更加依賴于市場價格信息進行計價......”。
要想從本質上了解兩種計價方式的區(qū)別,那么必須從兩種計價方式的源頭說起。
(1)定額計價源自于宏觀政府實現微觀項目投資控制的需要。談到定額在我國的起源,不得不提的是“156”工程(限于篇幅、讀者可以自行查找),也就是要用有限資金在我國建設多條重工業(yè)生產線,從而實現快速的初步工業(yè)化。那么面臨的困境也就是“錢少事兒多”,并且這些項目都是由中央政府直接投資,位置分布于我國的各個地區(qū)。
如何實現中央對各個具體項目投資管控呢?由此產生了以定額為基礎的概預算制度,也就是只要所有施工生產環(huán)節(jié)的人材機消耗都控制住了,那么建設項目的投資也就控制住了。所以定額產生的投資控制效果實際上是中央政府采取“一桿子插到底”的管理方法,通過控制施工單位的施工成本達到控制建設單位投資的目的(因為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實際上是同一利益主體,都是國家)。而用定額來計價其實是從投資控制目標派生出來的具體表象功能,并不是其本質目的。
(2)清單計價源自于建設市場交易主體對自主定價權的需求。當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利益取向產生不一致之后,那么清單計價的出現就是必然了。從原理上說,建設項目的清單計價方式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商品交易定價方式是一樣的。
我們走進商店,告訴售貨員我們要買什么(相當于工程量清單中的項目名稱),每一樣物品的具體要求(相當于工程量清單中的項目特征),每一樣物品的購買數量(相當于工程量清單中的工程數量),售貨員按照我的每一項要求列明每一種商品的單價(相當于工程量清單中的綜合單價),我覺得合適就買,覺得不合適就不買。最后按照實際購買物品的種類和數量與售貨員標明的單價付款就可以了。
此時,作為購買者,對于每一種商品的成本并不關心,而只關心售貨員報出的價格是不是符合市場實際,在眾多的競爭者中價格是否有吸引力(當然前提是保證商品達到購買者提出的標準)。
從這個意義上說,清單不需要有標準的項目設置規(guī)則,只要招標人能夠通過某種方式將需要采購的建設項目描述為投標人所理解的要求就可以,至于說項目設置的粗或細主要取決于發(fā)承包時已經達到的設計深度和詳盡程度,這也是我國從2014年開始在“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工程造價管理改革的指導意見”(住建[2014]142)中提出“......建立多層級工程量清單......滿足不同設計深度、不同復雜程度、不同承包方式及不同管理需求下工程計價的需要......”的原因。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定額計價與工程量清單計價的最根本區(qū)別在于造價形成的機制。定額本質上是通過計算生產者的資源投入描述生產成本,因此定額計價實際上是一種生產決定價格的定價方法,或者說是成本定價法(無論使用統一定額還是企業(yè)定額不改變計價屬性,區(qū)別只是采用的是平均成本還是個別成本)。
相對而言,工程量清單計價是由招標人描述購買對象的功能性需求或結果性特征,由投標人根據這些要求以及市場競爭性等要素來進行報價,而由招標人進行選擇的過程,本質上是一種市場定價方法,或者說是交易定價法。在這種定價方式下,成本不再是決定價格的最關鍵因素,而恰恰相反,投標人如果能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通過有效措施控制成本、節(jié)約消耗,才能謀取更大的收益,才是企業(yè)的生存和發(fā)展之道。
至于投標人依據清單報出的單價與合價是不是市場的合理價格水平,這通常又依賴于市場化的工程造價數據(主要表現為不同層級的工程造價指標、指數)是否能夠起到充分的支撐性作用。(工程造價指標、指數體系的構建和編制也是困擾工程造價行業(yè)多年的難題,這一問題將在下一篇公眾號文章中繼續(xù)探討)
當然,在清單計價法下,投標人仍然可以按照企業(yè)定額甚至統一定額來報價,但如果報出的價格缺乏競爭性,無法中標,那么即使有再準確的(企業(yè))定額也是沒有意義的。所以歸根到底,在清單計價方式下,定額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反映生產消耗,而是節(jié)約生產消耗。只有認清這一點,企業(yè)的生存發(fā)展才會長治久安。
另附:如果在合同價約定時,由于受限于項目準備的充分程度不足,很多合同會約定(或部分約定)采用定額法結算,其實相當于采用了全部(或部分)的成本加酬金的計價方式,而最后的結算金額恐遠遠超出發(fā)包人的預期,從而引發(fā)合同糾紛。因此是否在合同中約定采用定額法結算,發(fā)包人一定要謹慎、三思而后行。
以下文章來源于造價柯洪 ,作者柯洪